医学史重大发现

医学史重大发现

原创 定焦大叔 定焦专家号

医学史重大发现之二甲双胍

吃胍群众每天都吃的二甲双胍,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。它的发现一波三折,还差点退了市。今天我就讲讲这个从草根到C位的逆袭故事。

法国丁香

这个花叫法国丁香,也叫山羊豆,中世纪的时候欧洲老百姓发现,吃了它能缓解尿频。糖尿病的一大特点就是多饮多尿,那时候对糖尿病还没概念,大家也想不到它的降糖作用。到1891年的时候,美国人看上了山羊豆,从欧洲大规模引种,干什么呢?给牛羊下奶,因为山羊豆有那么点催奶的作用。万万没想到,这个做法把牧民害惨了。

美国的牛羊吃了山羊豆以后,大片大片死亡,一检查,肺水肿低血压。这草有毒啊。美国赶紧宣布,山羊豆属于有害杂草。科学家紧接着开始研究,发现有毒成分叫山羊豆碱,这是一种胍类化合物。虽然有毒,但是有个惊喜的发现,它能降糖。那时候全球医学界对糖尿病已经有了认识,但是直到1923年之前只有一个办法,饿。很多糖尿病患者,尤其是孩子,都是活活饿死的。山羊豆碱的降糖作用让科学家欣喜若狂,可是实验用的老鼠兔子都被毒死了,这没法用啊。

羊群

1922年,爱尔兰化学家从山羊豆碱当中,合成出毒性特别低的二甲双胍,德国英国等等科学家也开始研究胍兄弟们的降糖作用,像苯乙双胍,丁双胍等等,眼看着一代神药就要出炉了。但是,就在同一年,加拿大外科医生班廷,暑假的时候用100条狗发现了胰岛素,轰动全世界,第二年就拿了诺奖。既生瑜何生亮,全世界的风头都让胰岛素抢走了,没人再搭理胍兄弟了。

法国医生斯特恩

1956年,法国医生斯特恩开始在医院里做临床试验,针对二甲双胍。为什么呢?因为这时候胰岛素的缺点也出来了,长期注射不说,对二型糖尿病也不是太友好。他们本身就有胰岛素抵抗,胰岛素剂量不好控制。斯特恩就想看看,某甲双胍到底行不行。这次试验,他有了一个突破性发现。二甲双胍对二型糖尿病,也就是胰腺还保留一些功能的人,作用特别明显。但是对健康人,它几乎没有降糖作用。

这简直就是天选之子啊。胰腺累劈的人,二甲双胍能冲上去帮一把;正常的人,它还不捣乱。斯特恩给某甲双胍起了个名字,葡萄糖吞噬者,上市之后中文名某华止。

1958年二甲双胍在法国上市了。命运的大门从此就推开了吗?刚开了一个缝,又关上了。因为它的胍兄弟,苯乙双胍在美国上市了。苯乙双胍降糖杠杠的,只需要二甲双胍剂量的十分之一。这还要什么自行车啊。但是,第二年就发现,苯乙双胍会导致酸中毒,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,得,退市。

猪队友啊。胍兄弟们全都灰头土脸,二甲双胍风光没几天又关了小黑屋。

躺了枪的某甲双胍冤哪。1977年,医学史上耗时最长的临床研究在英国开始了,全名叫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,简称UKPDS。从1977年到1997年,之后又随访十年,一共30年,这次研究给二甲双胍平了反,它不但有效降糖,对心血管也有保护作用。所以说药物研发成本高就高在这儿,10年10亿这都是基本操作。1994年,美国FDA给某甲双胍开了绿灯。

从此之后二甲双胍开了挂,全世界将近十个亿的吃胍群众。

来自大自然馈赠的神药,像青霉素,青蒿素,阿司匹林,二甲双胍等等,熬树皮榨汁儿喝确实有那么点作用,但是有效含量太少,毒副反应不是没有而是不知道。它们经过上百年的层层筛选不断优化,最后才成为多数人见效,副作用可以监控的现代药物。所以经验和传说,它是科学的起点,不是终点。

原标题:《医学史重大发现|二甲双胍》

阅读原文

相关推荐